bob体育综合官方APP下载走访了一些银行网点,向理财经理询问有什么推荐的保险产品时,尽管各家代销的产品来自不同保险公司,但无一例外推荐的都是增额终身寿险产品。
据媒体报道,3月23日,银保监会与多家市场机构召开调研座谈会,主题定为“引导人身险业降低负债成本、加强行业负债质量管理”。市场普遍将监管举行这次座谈会解读为预定利率要下降的明确信号。由此寿险业也迎来了一波“炒停售”的小。一些保险销售在朋友圈写下了“3.5%的增额终身寿险估计快要下架了!速买!”之类的文案。
询问3.5%的利率究竟如何计算时,几家网点均未给出明确回复,只是强调看现金价值即可,保险年度对应的现金价值就是届时可提取的金额。
风险提示指出,“增额终身寿险复利3.5%”是一些销售宣传中经常出现的线%的复利并不是投资收益率,而是保额增长率,与实际收益无关。
那么为何增额终身寿险近两年会作为理财产品的替代品而热销呢?这或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资管新规的正式落地,让银行理财产品在投资者印象中一定不会亏损的形象被打破。2022年,股票和债券市场大幅波动,银行理财产品遭遇了两次“破净潮”,个人投资者避险情绪升温,转而投向收益更加确定的存款、保险等产品。
尽管利率已一降再降,在经历了两次净值回撤的“洗礼”后,还是有不少理财客户转而选择存款,理财经理介绍道。特别是相较于定期存款,在利率上更有优势的大额存单常常出现“一单难求”的情况,经常是发放当天就会全部售罄。
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宁威认为,增额终身寿险能够热销的一个原因就是低利率条件下,需求端客户在投资时对收益率更为看重。
具体来看,两者在收益率的计算方式上存在区别:增额寿险采用的是复利的计息方式,每年的现金价值里都包含了上一年的利息,也即“利滚利”的计息方式。而银行存款为单利,也即只有本金计取利息,到期一次还本付息。
还是以上述3年期、每年需缴存5万元保费的产品为例,如果折成单利计息,第八年为3.65%,第十年为3.82%,时间越长,越能体现出复利计息的优势。
同时,相对于其他寿险而言,增额终身寿险在退保、减保方面的灵活性也使其成为保险市场的年度之星。中国保险业协会2022年6月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在2021年年度销量前十的期缴产品中,增额终身寿险占据了七席。
在支撑银行业快速发展的红利已经发生逆转的情况下,多家银行都提出了要向轻资本方向转型的必要性。但银行的轻资本转型之路也并非一帆风顺,2022年、债市波动对银行业的非息收入和财富管理收入都带来了负面影响,多家银行的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由正转负。不过值得关注的一点是,代销保险收入正成为银行非息收入增长的新支点。年报数据显示,多家银行的代理保险收入实现了逆势增长。当然这也与寿险转型之下,银保渠道正在重回核心渠道有关。
在公布了代理保险收入增速的银行中,除民生银行外,其他银行均实现了增长。招商银行2022年代理保险业务收入增速更是高达51.26%,大大填补了代理基金和信托的缺口。而民生银行代理保险的下降幅度也同样慢于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的降幅。